学生观看博物馆的展板,了解相关文博知识。曾维明 摄
博物馆的徽章施州古城图的书签唐崖土司护卫的手办西兰卡普背包形式多样的施文创,让孩子们对施历史饶有兴致。
5月以,施州博物馆开展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系列活动,围绕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让文物说话,讲述施历史故事。
博物馆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从线上到线下,让历史从过去穿越到现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施文化,读懂施。
文博进校园,施历史能说话
你们知道咸丰和长征有什么关系吗?5月18日,宣县民族学七年级学生田新俊参加了文博知识问答活动,收获了独特的唐崖土司护卫手办,急忙和同学分享他知道的长征故事。
田新俊知道的答案源于咸丰县博物馆的展板,这块展板讲述了红十八师咸丰突围的故事。红十八师于1935年12月25日从凤进入咸丰,1936年1月1日强渡唐崖河罾沟渡口,浴血奋战,历时9天,4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田新俊说。
更多的孩子涌向展板,他们寻找答案,探索施历史。
这些展板通过文物讲述故事。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感觉特别有意思。七年级学生王锦文说。
一堂虎钮錞于的文博课,州博物馆研究员朱世学讲得有滋有味,许多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这节文博课让我了解到虎钮錞于的演变历史形态特征,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巴人的智慧,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身为巴人后裔,我感到非常自豪。宣县民族学七年级学生高雅婧自豪地说。
对于特殊学校的孩子说,这些文物怎么讲?5月13日,州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学生观看特展虎跃龙祥虎文化百馆联展。讲解员配合手语老师,特地放慢语速,耐心为这一群特殊的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
古人是如何建造房屋的?特校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仔细完成了古建筑3D模型拼搭。孩子们在边玩边学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
在施市江城希望学,州博物馆博学雅识课堂讲述精彩的人类起源。
让文博走进学校,让孩子们在实践触摸历史,在潜移默化感受历史的意蕴,让历史成为他们生命的滋养,也成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州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沉浸式体验,施文物讲故事
一场跟我去施吧 老城寻宝活动,看施历史文化听施天籁之音做施非遗手工尝施特色美食五一假期,施老城重焕生机,2万多人沉浸式体验老城文博场馆,了解历史和文化。
施州城址南城门城楼武圣宫文昌祠饶应祺故居施抗战历史陈列馆等场馆对外开放。引人入胜的是,主办方按照游戏的方式让游客游玩,从获取知识。
沉寂的古迹怎么玩?每到一地,游客通过游览获取知识,回答NPC非玩家角色的问题获得线索,逐步开启寻宝之门。
在老城巷子里穿行,光滑的青石板老旧的木房子逼仄的老街道,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在不断转换的场景,游客了解施历史文化。这些历史人物穿越时空,李白能喝酒,关公三结义,饶应祺讲新疆故事,他们好可爱。孩子们说。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旅游百人会发起人任才说,文化创意和遗旅游有机融合,让厚重的老城变得好看又好玩,对历史文化进行了创新表达。
100公里外,是一派屋舍俨然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古寨遗风。宣县彭家寨依托原有土家建筑元素盐商古道印记和农耕水利文化,打造活化动态再生的土家泛博物馆。
始建于200多年前的彭家寨土家族吊脚楼群,因其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被誉为土家建筑的活化石。彭家寨吊脚楼不用一钉一铆,全凭榫卯穿斗等方式连接,青瓦花格窗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尽显精致为了让彭家寨这一传统建筑活化石重生,宣县系统挖掘彭家寨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人文,打造土家泛博物馆,让彭家寨的土家民俗活起土家建筑活起。
走进咸丰唐崖土司城址,唐崖河畔的衙署二十一步阶梯上,阵阵葫芦丝声引人驻足。在一声客咯的吆喝声,土家幺妹儿站在城门入口处,唱起了迎客歌,歌声缥缈环绕,往游客的思绪一下就被拉回到600年前。
你是否想过,600年前的你是怎样的模样?是否也踏上过脚下的土地,支枕河畔,听淙淙唐崖河水讲述过往?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古筝在指间演绎着千百年的土司故事,听起如缠绵悲切,如泉水叮咚,如走马摇铃。
施老城宣彭家寨咸丰唐崖土司城址,沉浸式体验让这些文博场所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施历史。
专家论文物,施文化有价值
博物馆的力量自哪里?如何更持久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我州文博专家探索博物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文创等工作,更好展现博物馆的力量,影响人们的生活。
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柳洪涛表示,通过文旅的融与合,我们看到了文博的活与火。我们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博体验,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丈量施老城,持续深度领略这片土地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利川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孙孺认为,利川市对大水井古建筑群和鱼木寨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对几处重要革命遗址进行了整理,使之成为展示地方珍贵文化遗和传统民族文化的窗口。
宣县文化遗保护心主任荀杰表示,博物馆在文物陈列故事讲述,声光电技术的运用数字化和文创品的研发推广等方面,都让博物馆以崭新面貌进入大众视野。
咸丰县民族博物馆负责人姚慧表示,博物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将文物知识搬进云空间,观众足不出户可以访问博物馆,推动了社会发展。
鹤峰县文化遗局局长田学江认为,鹤峰先后开展红色鹤峰红色经典万里茶道茶源地等巡回展,探索展览的新手段和新途径,发挥讲解员优势,讲好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施州博物馆副馆长陈利认为,州博物馆应着力于施地区历史和民族文化遗的征集工作,要在文物保管方面下功夫,强化对文物内涵和价值的研究,在文物研究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力争以文物为媒介,传播优秀文化价值。 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曾维明 通讯员孙晓玲